因特网是由美国军方阿帕网延伸衍化而来,核心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始终掌握在美国军方手中。这个不争的事实,在全球网络信息业界,可谓“地球人都知道”。美国的因特网发展史,实际上就是军民融合战时体制的网络发展史。其初衷,就是为以战争手段(模式)永久性控制全球网信空间,将网信空间划定与拓展为全新的战争领域。我国自1994年全面接入因特网以来,长期忽略对美国网信空间战时体制的基础研究、知识传授和科技探索,习惯于以东郭先生之心,揣度美国的狼子野心,让渡网信空间主权,放松网信安全管治,近乎毫无保留地引进美国赤裸裸的战时体制“赛博空间”理论和实践,指导与构建我国的公众网络空间建设,从而步步被动、不断被动、始终被动,酿成心腹大患。但是,美国及其网信空间的战略和战术盟友,以中国和俄罗斯等为强劲敌手,不断强化、深化、细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战时体制,从随时介入现代战争到提前渗透未来战争,步步为营,深谋远虑,从未间断。2020年3月24日,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•博雷尔(Josep Borrell)在针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声明中,首次使用了“叙事之战”(Battle of Narratives)这个术语。之后,“叙事之战”激烈地快速演变成了网信领域战时体制的一个全新术语,即所谓的“信息瘟疫”(Infodemic)——“虚假性和误导性信息的风险激增”。日本防卫研究所的《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1-新时代的中国军事战略》,引起广泛关注。台湾“国防安全研究院”认为:“其对于美国对中(国)政策之理解与掌握,在世界各国当中应属相对精确。因此,日本防卫省所辖智库编制的《中国安全战略报告》,其中所反映的日本观点,应可作为我政府(注:指台湾当局)在制定安全政策时,值得参考的他山之石。”据日本防卫研究所官网6月2日披露,其评论的重点是叙事化、情绪化、时态化。1)一方面,为了应对未来战争,日本目前的防卫重点放在太空、网信空间和电磁频谱领域。无疑,在物理、虚拟和认知的三个领域中,是以连接物理领域和虚拟领域点和面的方法为基础和前提。2)另一方面,跨越虚拟领域和认知领域的点和面尚存在与未来相关的问题。针对中国在情报战中的行动,包括使用人工智能(AI)的活动,已经有人指出,战场将被扩大到虚拟空间,包括国家领导人和指挥官的认知领域。因此,对于叙事之战,有必要将新的评估纳入国防领域,并给予充分考虑。适应在新领域中斗争的各个方面,包括在认知领域的作战,至关重要。被日本防卫研究所认为“安全和国防领域的三个转折点”是:叙事包含一定的数据量和方向性,是一个信息矢量,趋向于在信息空间被初步地处理,但通过信息和通信网络的虚拟领域侵入人类的心理和认知领域。“叙事之战”,是虚拟领域和认知领域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子弹。指的是人类的情绪和行为,包括受害者、怀旧者、集体自恋者对群体行为的影响;尤其是政府支持的组织、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利用这些影响,并通过各种手段隐蔽地接近一些团体和个人,产生(心理和认知)叙事。备注:因特网(Internet)的一个显著行为是“涌现”(Emerging),即在同一时期内突然、大量地出现规律性群体行为,其特点是“整体才有而个体不具备的非还原性”。不仅是一种政治资源,也是在安全和国防领域应该特别重视的一个要素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“以决策为中心”(DCW)作战,构成了认知领域作战的组成部分。同时,也是涉及与彼方争夺决策主动权的时机。在攻防领域,其重点在于时态化的各种方法,在己方争取时间的同时,不断干扰彼方的决策和态势感知,并误导彼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“摩擦”,以阻滞彼方的行动时间,造成其战略延误或战术失误。1)日本是美国在亚太特别是印(度)台(湾)地区最重要的军事盟国,不仅与美军在网信空间的作战理念和模式一脉相承,目标和行动也协同一致(趋向公开):► “以网络为中心”(虚拟领域)和“以决策为中心”(认知领域)的作战,是攻防一体的信息站(包括“叙事之战”)。2)日本针对的主要(直接)目标是中国,且不可忽视日本在网信空间的能力和行动以及作用和影响。包括:► 4月16日,日美首脑会谈确认,两国合作研发6G移动通信技术,投入45亿美元(美国25亿、日本20亿),力争2030年实用化,“构建安全开放的网络”。► 5月6日,日本政府确定与50家企业合作,推进量子技术研究。► 5月31日,日本电信(NTT)、东芝等11家日本企业成立量子技术合作体制,明确提出赶超中国和美国。2021年1月5日,美国国安局(NSA)发布“网信安全”通告,强调“替换和清除过时的TLS(安全传输层协议)”,包括:SSL 2.0, SSL 3.0, TLS 1.0, 和TLS 1.1。其理由是,已知这些“过时的”传输层安全协议存在高安全风险。对此,美国防部和网信安全及基础设施安全局(CISA)都采取了相应措施。6月9日,德国三所大学发布分析报告,揭示由于TLS协议存在的缺陷,造成“跨协议”攻击,是对NSA通告的一个佐证。因此,从TCP/IP到DNS、TLS;从安全漏洞到替换和混淆攻击;对于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,不能忽视底层协议的交叉作用和关联影响,至少不应把“过时”和“废弃”以及被公开漏洞的协议栈(版本)作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载体!这些隐患,随时可以“激活”瘫痪网络、灭失数据的炸弹。依附于因特网基础和框架构建的我国公众网络信息空间(虚拟领域),是覆盖在中国国家主权(认知领域)威慑中国经济社会和平发展的心腹大患。任何麻痹大意和无动于衷,不啻于在战场上缴械投降,都必将造成巨大的灾难和败局。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,不但要认清因特网和我国公众网络信息空间的事实真相,还应全民动员和协作,坚决打破因特网战时体制强加于我的枷锁、陋习、迷雾,开创我国公众网络的新生代、新时代、新未来。(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、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;来源:昆仑策网【原创】,作者授权发布)
【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网站和公众号。阅读更多文章,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】